標籤

素描_商代大理石立梟

和學生閒聊,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結果。
上個月早上,幾位練田徑的同學還沒回來,我想給孩子們看一隻蝸牛殼,剛從遙遠的南歐寄來。
「知道愛琴海在哪裡嗎?」我簡略畫個地中海,大概說明一圈,指向克里特島。不經意提到那個神話,關於克里特島上,米諾斯宮殿地下的迷宮,裡面住著牛面人身的兇殘怪物。講到米諾斯公主暗助雅典青年激戰怪物的情節時,孩子們興致盎然。我才發現這種魔幻愛情故事的魅力。
「知道真的有米諾斯宮殿嗎?」上網瀏覽一下,從部分修復遺址,看到奔放、瑰麗而雄偉的異國風格,Michael提出疑問:「為什麼塑像和壁畫裡的人都要裸體?」
記得我回答他,克里特島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之一,其生命力的表現,主要就是這樣的表現風格,Michael靦腆一笑。
終於拿出這顆破舊的蝸牛,這就是在米諾斯宮殿遺址撿到的蝸牛殼啦!
小朋友摸著煙管蝸牛殼層上的縱肋,心裡還想著曲折的神話內容吧!
「對古文明有興趣嗎?」
「那我們去看中國的如何?」又來了!講一個故事,殷商王武丁是一位歷史稱頌的國君,在殷墟的考古工作也讓後代逐漸認識商朝輪廓。至70年代發現商朝婦好的墓室,經過文獻的解讀,才發現婦好為武丁王后。三千年後,武丁、婦好的存世文物即將齊聚一堂,隆重展出。
幸運的我們得到贊助,下山到故宮博物院看展覽。孩子們期待不已,想目睹婦好時代的器物。例如現場展出一片甲骨文,記載這位王后,曾率領一萬三千名士兵出征的事跡。
商代的裝飾風,由各種猛獸圖騰綿密集結,整體顯得靈動。大量的酒器,融合動物的蹄或爪造型,穩健矗立著,每一尊獸面,略帶微笑。銅綠鏽斑駁,卻難掩其光采。這類紋樣設計,正是我們班Michael所擅長的,看他回來之後,畫出大理石立梟,多麼用力地描繪出每一個細節。
不過我很詫異一件事,Dora和Kiki兩位小女生,在展覽現場問我:「為什麼沒有牛面人身的雕像?」看來她們還惦記著那個希臘神話。
小孩總是想著主觀的事,譬如說參觀珍貴文物展,可能比不上午餐吃什麼!我們去吃窯烤脆餅披薩配白麥汁。我說心得作業要誠實寫,如果吃披薩比較有感覺,就仔細寫這部分。隔天閱讀小孩的筆記本,從一行行文字,圖畫,理解她/他們的視野。
試著回顧上週的教學工作,真像一道雜燴。



磯小屋

竹子湖是培育蓬萊米的原鄉,因為這段歷史淵緣,讓我們得以持續探討這個主題。事實上,小學校就在日據時代原種田範圍內,例如同學Sam阿嬤現在耕作的農地,就曾是一塊水稻梯田。
今天校外教學下山去,拜訪這項計畫的主持人,磯永吉教授的研究基地,位於臺大校園綠蔭之間。
農場陽光和煦,令人感到舒坦而平靜。一窩小鳥在枝頭上吱吱喳喳。80年來不曾變動。臺灣現存舊學校建物,保存相當完整的一座。整棟木造房子,使用的材料多為臺灣杉。和瓦屋頂、灰牆內的竹編夾泥工法、保護牆面的羽目板,細節頗多值得欣賞之處。進入室內仰望,中柱式桁架結構一覽無遺。書桌、廚櫃,呈現出當時辦公室的擺設風貌。 打開一扇櫃子門,還有一張老火車時刻表。當時研究、測量稻穀的器具,每一樣都耐人尋味。小屋的暗房書架,收藏整批珍貴史料。包括稻學研究的第一手紀錄,甚至亞熱帶禾本科植物豐富的標本蒐集。
小屋門前栽植的原種稻,開著纖細穗花。蓬萊米育種歷程的起點在此,近一個世紀了,「磯小屋」彷彿時空膠囊般地保留了下來。



登清水大山

從太魯閣台地往上攀爬,走了4個小時,來到大禮。原來峭壁的上頭,還有平臺地,座落兩處遺世獨立的小村。小徑多處被颱風吹垮,只能步行,又走了4個小時,傍晚終於抵達大同。大同沒有電也無法收訊,天黑了就休息。這裡的人用最少的物質過生活,今晚部落裡只有5個人吧!入夜,有點寒意,竹子屋小窗透著光,天際星斗燦爛,映襯出四周全是磅礡大山的輪廓。
5點,從舊林道出發。這一段遠比想像中還難,植被掩蔽,甚至多處崩塌地,得小心謹慎繞行,通過最後一處斷橋,到登山口花了5個小時。開始攀登,陡坡直直上去。這座宏偉大山,開始展現其霧林帶的特色。石灰岩地質,苔蘚覆蓋,從地面往樹幹延展,然後是茂密的附生植群。走起來的觸感像蓬鬆的厚地毯。岩層常有崩坍情況,伴隨著巨型倒木橫陳,盤根錯節的蠻荒氣息。
起霧了,山頂還遙遠呢!向陽坡地上,看著一棵高瘦的松,順便喘口氣。
好不容易來到碎石散佈的稜線上,在這裡歇一會用午餐,已經接近下午2點了。海拔2000多公尺,身邊又換了景觀,地衣、矮柏、高山櫟組成獨特畫面。
經歷最後1小時,從碎石稜脊登上峰頂。霧退去成了雲海,展望絕佳景致。如果想看到東側太平洋,就要夜宿山頂,隔天一大早才有機會呢!
不過只看這些灰色岩石,被風霜雕塑成奇倔的容貌,足以讚歎。
清水山,海拔2408公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