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一
從貍小路商業區的旅館步行而出,街道的節奏感,如棋盤式的動態迎面而來。往西向轉進大通公園,整個連貫的綠帶,花草樹木安排地扶疏有致,晨光下益顯盎然。
不到20分鐘的路程,看到玻璃帷幕溫室的一角,確定來到了北海道大學植物園,入園才知道目前溫室因年久失修暫停開放,不過,與其欣賞巨大的仙人掌.這裡所展示「北方生物圈領域」的核心概念,更引人入勝。
一進高山植物園,有個以竹籬間隔,木架上擺置樸素的石或瓦盆,栽培多為低矮匍匐,形態細緻的種類。如同在野外觀察似的,總要蹲下來貼近它們,於是我首次遇見了樺太駒草,它那奇妙又嬌豔的花朵。
陌生的北國植物裡跳出一盆千島薄雪草,披絨毛的苞葉標誌著典型的高山小白花,台灣海拔三千公尺以上山區,分布同屬、冰河時期孓遺的「玉山薄雪草」,緊接著穿過岩礫灌叢,印象中的杜鵑、沙參、牻牛兒苗的樣貌,與眼前的遠親逐漸關聯起來。佇足並環顧四周,一座保留在城市中的庭園,遙想著同時在台灣夏季高山上,演化的縮影也有相呼應之處。
之二
參天樹林圍繞的中心,座落數棟列入重要文化財的木造建築,設計多為西式風格,息息相關的重要人士,全都詳敘在標示牌上。以古老的博物館為首(美國C. J. Bateman設計,1882年開業),二十世紀初滅絕的蝦夷狼標本,陳列在白色的木框玻璃展示櫃中。
林蔭小徑串連遺產群,繞過丁香樹(源自北美、歐亞品種)步道,蓊鬱的銀杏、紅橡聳立,經過首任園長宮部金吾紀念館,至東側資料室二樓,則是專門收藏貴重的愛奴族文物,在此一瞥海鳥羽毛大衣,造型甚特殊的魚皮靴。
這裡每一株草花都有名字,難得一棟精巧的建物,竟然查詢不到設計人、施工處?即是這棟博物館斜屋頂倉庫,地基鋪石材架高的原木結構,站在正面對稱軸上,視野呈現出八角形的輪廓。
帶著散步遊歷的心情,無預期地感染到此地按實證步驟維護的體系,那種歷史的進程感,包括開拓自然,建構文化資產並蓄保存的實踐信念,都紮實地融入眼前的一片綠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