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大佛塔芋螺

帶兒子去牯嶺街。
想找一張郵票,當初印錯了,而這些錯誤很有趣。
「哦!台灣第一套貝殼郵票啊!」
「真巧!昨天也有一個小朋友來找這個……」
「剛好有把它整理出來。」
民國60年出版的首日封,現在只值面額價16.5塊(4張一套),集郵市場早已崩盤了吧!找的就是這一張:
5元的小佛塔芋螺,僅次於8元的龍宮翁戎螺。想當年這兩種貝殼是如何貴重,名聲也常感染觀者的虛榮心。5元小佛塔拍攝色溫偏紅,最關鍵的是製版時印反了,變成一顆左旋的芋螺。提供這件貝殼的學者藍子樵先生,在他的著作《台灣稀有貝類彩色圖鑑》中,曾敘述證實過此事。小佛塔芋螺學名Conus stupella,殼面上的小方塊花紋,斷續環列,特徵實為顯著。白底透著淡淡的粉紫色調。現在至西南太平洋也能發現這種芋螺,不過此郵票將學名印成Conus stupa,卻是另一種更為厚重的大佛塔芋螺,主要在台灣東北海域發現,算是台灣近海特色深海動物。不論大、小佛塔芋螺,棲息的環境皆為泥沙底,要找到一個殼面平滑無疤者,還是很難得。


平瀨芋螺

 

Conus hirasei      NE Taiwan

石朗岸潛

歲末諸多不愉快拋開,臨時決定去綠島,難得遇到寒流。

島上冷颼颼,逛了幾圈,十幾年前走過的路線,記憶裡的畫面逐漸串聯起來。

找了李教練帶我去潛水,第一次來到石朗海岸,景象有點蕭瑟。

陰天入水15m以下,珊瑚礁乍看是一片灰藍,打光即呈現繽紛。壯觀的石珊瑚令人驚嘆!硨磲貝開展著,對潛水人的俯視不甚敏感,牠們或許習慣了被抱起來合影留念,然後再安放回原地。

石朗保育區的魚群亦與人友善,當然因為餵食,拉近彼此關係。只要下沉到一叢海葵前觀察,各種小丑魚自然游到面鏡眼前,確實是妙不可言的經驗。

海水下溫度約23C,還算適溫。